1.1万亿存款搬家,“固收+”再度被资金重配
8月13日,央行公布的7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存款减少了1.11万亿,但非银机构存款单月却大幅增加2.14万亿,创近十年新高,增加值超2015年同期水平。
存款“搬家”趋势明显,反映出居民正通过股市、基金、理财等把资金投向资本市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
1、现在银行利息实在太低,存一年定期不到1%,钱放银行里几乎不增值;
2、今年股市一路走高,截至8月18日,沪指突破3730点,创近十年新高。单7月以来,上证指数就上涨超8%,创业板指更是大涨21%。
(数据来源wind)
在这种背景下,含权“固收+”自然也成了香饽饽。尽管不如权益资产跑得快,但胜在拿着安心、稳健,股债两端可调配,可作为“理财替代”,做长期底仓配置。
今年以来,1740只“固收+”平均收益达到3.22%,其中290只收益率超5%,仅44只出现亏损。“固收+”的规模也连续两个季度出现正增长,突破1.94万亿元。(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8.8,基金为合并份额)
银行理财端,“固收+”已成为新发主力,“日光基”频现。低利率时代,不管是居民端,还是机构端,都需要“比债券多一点,比股票稳一点”的资产。这些也推动了“固收+”的发行节奏。
如:华夏基金8月4日新发行的——华夏6个月持有债券(A类:024296 / C类:024297),就是华夏基金当前重点打造的“3.0时代”的“固收+”产品,该基金摒弃了股债资产的简单相加,主要采取多资产策略的配置方式,更契合当下复杂的结构性行情。
01
为什么说“固收+”值得当下配置
1、纯债承压,“固收+”回到了主战场
先说结论,“固收+”并不是一直适配的。
就在前几年,“固收+”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低迷期,受股市拖累,业绩甚至出现亏损,规模持续萎缩,一度活在纯债基金的阴影下。
的确,前几年股弱债强,是债牛,因此很多投资者会选用纯债基打底。
这里有个客观背景,就是央行加息。
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上半年,市场经历了一轮小加息周期,利率上升。
当时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年4月的2.48%低位反弹至2021年2月的3.29%。包括存款利率,债券利率都是往上升的,有的长债利率都到4%-5%了。
反观“固收+”,一方面,由于利率上升较快,推高了债券建仓成本,压缩了“固收+”的安全垫。另一方面,2021年初股市大幅回调,造成股债双杀的局面,直接冲击“固收+”产品。
转机是在23年年底到24年年初,人民币的利率逐渐下降到一个阶段。直到现在(8月18日),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降至1.7%,不断走低的国债收益率压缩了纯债基金的获利空间,纯债产品收益下滑。
利率下降之后,资金就释放了出来,包括机构资金,老百姓的储蓄资金,都需要寻找一些低估值、股息率较高的,又较为稳健安全的资产。
因此,我们会发现,这一两年,像红利资产、固收+、REITs这些品种,又开始热起来。
有数据显示,2024全年超9成“固收+”基金取得正收益,平均涨幅达到4.98%。
这里强调一点,即便现在纯债收益承压,但它仍是稳健型资金配置的重要选择。债券始终具有独具魅力的安全性和避险性。
对于“固收+”产品而言。债打底的基础上,再利用权益端增厚收益。股债搭配,进退两可。
2、结构性行情需要攻守兼备的产品打底
2025年,的确给“固收+”带来了更多的投资机会,主要是股票端,带来了丰厚的超额。
但我们不要忽略,即便市场热议,这是牛市的开局。
但显然A股呈现出来的是强结构化行情,板块轮动加剧。市场从高景气的算力板块、创新药再到周期行业,多个主题交替上涨,看似带动大盘上行,指数有所突破,但投资并不轻松。
在这种复杂的,结构性震荡行情中,多元配置显得尤为重要。你总不能满仓梭哈权益产品吧,轮动这么快,你又选择哪一类主题呢?
因此,不管行情如何变化,我都倾向于,将30%的底仓配置一些“固收+”。
行情向好时,可以配置“中高波固收+”(中波权益10-20%,高波≥20%),这样既能分享到股票的上涨红利,也有债券拖底,尽管债端收益下滑,但债券主要起到安全性和稳定性的作用,防止市场热度过去,开始走低时,起码还有债贡献收益。
总的来说,短期,权益市场有望在“牛市思维”的烘托下继续跑出超额收益。长期,“固收+”产品同样可以带来不错的复利增长。
以过去10年历史数据为例,“固收+”的代表品类:二级债基的长期投资表现更稳健,综合性价比优于沪深300、中证500等主流宽基指数。10年年化达到3.5%,最大回撤也明显较低。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5.31
02
选好产品很重要
上述从股、债,以及过去的背景,阐述了当前市场为什么适合布局“固收+”产品。
配置逻辑清晰后,选好产品也非常重要。
“固收+”策略涵盖权益股票和债券资产,既要有效控制债券端的信用风险,又要力争股票带来的超额收益。这对投研团队要求较高,因此选择优秀的管理团队至关重要。
另外,“固收+”产品经历五六年的成长和洗牌之后,市场已经优胜劣汰筛选出了一批优秀的管理人,具备了可复制的成功投资经验。
华夏基金投资团队就是从市场中不断打拼和壮大起来的。
作为境内最早成立的公募基金管理人之一,在2006年中国信用债市场初启之时,华夏基金便成立了信用研究团队,是同业中最早建立的信用研究团队、最早建立评级系统的基金公司。
此外,华夏8月4日新发的这只——华夏6个月持有债券(A类:024296 / C类:024297)也是优选出吴凡拟任基金经理。
当前,吴凡在管的3只产品,均取得不错的业绩回报。其代表产品(001011)华夏希望债券A在近2年内,吴凡任职回报达9.43%。(数据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5.8.18)
此外,华夏希望债券还是一只成立17年的老牌“固收+”产品,近10年收益37.72%,17年来累计回报达到130.40%,年化4.90%。(数据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5.8.18.)
(数据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5.8.18)
风险提示:文中所提个股和基金仅作为研究分析参考,不构成任何买卖建议。个股和基金的涨幅和业绩仅代表过去,不预示未来。基金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