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荣耀》引发热潮吴石将军的凤梨酥之殇如何唤醒跨海两岸共同记忆
电视剧《沉默的荣耀》正式收官,但它掀起的热潮却如涨潮一般持续至今。剧情中的一些细腻又发人深省的瞬间,让人看完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尤其是吴石将军临行前想吃妻子亲手做的凤梨酥,却眼睁睁看着它被粗暴捏碎的一幕,震碎了无数人的心。这何尝不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写照——“山河破碎,留不下一块完整的凤梨酥”,战火不分人情,连最朴素的幸福都无法奢求。
于是,有人跑到福州吴石故居、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还有台北马场町纪念公园,纷纷送上一盒盒凤梨酥,仿佛要替他完成那个未竟的心愿。这一幕让人深切感受到,历史虽远,人们的敬意却鲜活。在跟随《沉默的荣耀》重新走进隐蔽战线的历史长河后,观众也许明白了,这不仅是对英雄的追念,更是对时代伤痕的抚慰。
剧中以隐蔽战线为背景,讲述了“白色恐怖”时期吴石、朱枫、陈宝仓等人的无名英雄故事。他们潜伏在暗处,独自消化所有的压力和孤独,为的是倾尽一生守护信仰。这类信仰不带一丝功利,不为浮华名利,唯有对民族与国家的深沉热爱。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的选择在今天看来是“反人性”的,在优渥的官职和舒适的物质面前毅然决然地选择舍弃,迎接无法预知的危险和牺牲。
片中吴石将军的一句“天下为公,心中有人民”,让不少观众拍案。何为天下为公?是一家独好,不顾长远利益?还是在暗夜中选择成为那盏孤灯,为未来点燃光亮?站在功利角度,这无疑是不划算的交易,但在信仰中,却令人肃然起敬。
台湾年轻观众的热泪追剧,无疑是《沉默的荣耀》带来的意外惊喜且更具意义的一课。历史不是某些人随意篡改的游戏,高山长车难阻两岸同根的血脉连结。一些台媒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评价这部剧帮助岛内不少年轻人认识了被封闭的信息之外的家国历史,感受到两岸的共同记忆。通过英雄们的理想主义,海峡两岸的人们仿佛重新找到了一种失落已久的情感共鸣。换句话说,国家统一已然不再是冷冰冰的政治高调,而是一种触动灵魂深处的集体信仰。
回望现实,岛内一些“台独”势力打着各种旗号,妄图割裂联系,浇灭两岸同胞的浓浓亲情,甚至刻意“去中国化”,图谋一己私利。这架势不由得让人内心生出怒火他们的所作所为想挡住历史的车轮,岂不是痴人说梦?但正如剧中蕴含的主题,这些阴谋再怎么折腾,也终究只是螳臂挡车。两岸像血脉一样紧密相连,台湾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无论时间的长河如何流,统一始终是铭刻在每个中华儿女骨子里的执念。
走进真实的历史,看到那些留在暗影中闪光的名字,我们也许更能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英雄不一定总是在光环之下闪耀,他们的生命,甚至名字,可能只是一段文字、一个碑铭。然而,在时代的洪流中,正是这些英烈撑起了旁人无法投注的信念。这些奉献与牺牲从未褪色,也永远不会被人遗忘。
英雄的光芒之所以能穿透历史,照进今天,是因为他们一生追求的信仰,至今仍在我们心中燃烧。试问,假如历史可以重新选择,谁会愿意做那“凤梨酥”上属于英雄的一抹血?英雄舍弃安逸,追逐信仰,铸就了国家的未来。可再回头看看,我们在用什么行动回应他们的牺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