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瀚森被过度期待?中国男篮需要慢火细炖的未来
杨瀚森的名字刚冒个头,新闻推送就像闹钟一样准时弹出来,亚洲杯要靠他撑场子。你说累不累?这哥们儿刚刚在NBA夏季联赛刚摸爬滚打完,鞋还没来得及换新一双,篮协那边电话就来了。要是我,估计连洗发水都还没收拾好。这种“赶场子”的生活,大多数人一辈子也就体会那么两三回,不信你问问身边卷王。
场边的老江湖都爱讲当年姚明、王治郅那些事,说他们年轻时什么铁人、什么救世主,仿佛一出场就能把中国男篮从泥潭里捞出来。可我盯着杨瀚森的脸,总觉得他眼里的疲惫比姚明那会儿还真切——你看他打完夏季联赛回来,脸上写满了“别再加班了行不行”。别跟我说什么“年轻就是资本”,人家体能图表摊在桌上,第四节直接断电。数据不会骗人,三场比赛场均10.3分7.6篮板,听起来凑合,实际一到关键时刻就蔫,体能那叫一个急转直下。
球迷嘴里总挂着“未来可期”,可谁不知道现在的中国男篮,外线三分比天上的流星还难等,原帅不带、杜润旺光会投不会抢,外线打不开只能靠内线肉搏。对手全场收缩防线,你就看杨瀚森在内线被挤成“夹心饼干”,技术动作都快忘了。旁边日本队、澳大利亚队,三分一把一把地撒,我们这边还在纠结怎么突破对手的包夹,场面看着真挺魔幻,像极了老电视里没信号的雪花屏。
说远了,2000年姚明扛着中国队硬是和德国死磕,王治郅在内线翻身跳投,外线李楠、朱芳雨“嗖嗖”来两下。现在男篮外线能投的几个,防守一碰就掉线。你要说“急功近利”,这词儿搁在中国篮球身上,一点没冤枉。小孩刚长个儿,家长就盯着考清华北大。杨瀚森这“新玉”,还没来得及雕琢,篮协就想让他带队打出成绩,真把所有希望压在他身上——这种剧本看多了,心里多少有点发凉。
其实真怪不了杨瀚森,CBA打得再溜,国际赛场一到,节奏、对抗、战术复杂度全都翻倍。周琦、丁彦雨航不是没努力过,伤病加心理压力,谁都扛不住。中国篮球的青训,人才断档比北京堵车还规律,123号位没一个能持球单干,三分线外想进10个简直和中彩票差不多。你说靠一个新人能翻天?不现实。
有时候真想问问篮协,为什么总指望天才横空出世?美国、澳大利亚早都把青训做成流水线,国内还在看谁一夜成名。别说什么“锻炼新人”,杨瀚森这种高强度飞来飞去,体能消耗、伤病隐患全写脸上。你看NBA夏季联赛,主教练都知道轮换,球员累了就得休息,没人指望一个二十岁的孩子顶起一支队。中国篮球还在幻想“速成班”,明天就要成绩,今天小苗都没扎根。
真要说体系,看看日本足球,二十年前我们踢得他们找不着北,现在人家全队旅欧,青训、留洋、科学训练一样不少。中国篮球要是继续靠“押宝一个人”,还不如指望彩票中大奖。杨瀚森需要什么?不是再多一场比赛,而是时间。时间让他适应、成长、受挫、反弹,而不是一出道就背负所有人的期望。毕竟,谁的青春不是在摔跤后慢慢爬起来的?
场下的球迷,嘴上喊着要奇迹,心里其实都明白,奇迹是用无数次失败和等待换来的。让杨瀚森安心点,别再让他当“背锅侠”。中国篮球要真想走远,青训、联赛、教练、舆论引导,哪一样都得跟上。别再迷信“天选之子”,别再让天才变成牺牲品。球迷的热情可以等,别让年轻人的热血被消耗光。
你说现在的中国男篮还有没有希望?我一时半会也说不准。反正每次看完比赛,心里都像被投篮打铁砸了一下,不服气又不得不服气。你觉得杨瀚森是继续留美,还是回来帮队里冲业绩?欢迎评论区各抒己见,说说你心里的“篮球奇迹”。下场球谁出手最准?今晚看不看,咱们弹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