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突变!俄军强攻16个月终夺恰索夫亚尔,泽连斯基急求西方支援
7月31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完全控制乌东要塞恰索夫亚尔,这场历时16个月的攻坚战以俄军胜利告终。 该地是顿巴斯最后防线,失守后乌军战略纵深被大幅压缩,俄军坦克集群可直扑斯拉维扬斯克和克拉马托尔斯克,日均推进速度从1.2公里飙升至4.7公里。
基辅陷入恐慌。 前线士兵用扫帚杆伪装反坦克武器,星链系统遭切断致第47机械化旅被全歼,单日损失347名士兵及23辆装甲车。 乌军逃兵人数已逼近40万,士兵身心俱疲的困境被乌议员公开承认。 泽连斯基连夜向华盛顿递交“武器交易原则”,承诺提供实战无人机技术,试图换取美国百亿军援合同。
8月1日,特朗普政府突然对俄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乌在8月8日前停火,否则将对俄加征100%关税。 表面雷霆手段,实则暗藏玄机,10天期限恰逢俄军刚夺战略要地,乌军无力反攻,变相承认俄控现状合法性。
俄方对此嗤之以鼻。 梅德韦杰夫嘲讽“特朗普的每次通牒都在推动战争”,俄议员古鲁廖夫更直言“俄军武器充足,不惧威胁”。
底气源于实力,美俄年贸易额仅35亿美元,关税冲击微不足道;俄能源早已转向亚洲市场,卢布结算体系削弱西方制裁效力。 特朗普私下派亲俄特使维特科夫赴莫斯科密谈停火条件,白宫行程显示其核心任务实为“调停”而非施压。
泽连斯基寄予厚望的武器支援,正被美国系统性瓦解。 5月美国防预算显示,对乌安全援助削减40%,长期安全承诺条款被取消,重建基金遭冻结。 原定交付的远程导弹和防空系统屡次延迟,五角大楼以“技术故障”为由暂停运输。
致命一击来自武器转场。 美国将2万枚反无人机导弹紧急转运中东,迫使泽连斯基宣布“自主研发防空技术”。 同时推行“北约埋单”模式,美制武器需经欧洲中转交付,德国、波兰等国审批流程缓慢,导致前线弹药缺口扩大。 7月底扎波罗热反攻因缺弹停滞,士兵哀叹“步枪对抗坦克”。
特朗普政府逼乌签署《关键矿产协议》,以稀资源矿产50%开采权换取援助,华尔街巨头贝莱德已实际掌控12处矿场。
特朗普的真正杀招是“责任外推”。 他要求北约将对乌援助翻倍,否则削减驻欧美军,此举直接撕裂西方阵营,匈牙利带头反对无限援乌,德国因财政压力延迟拨款。
战场情报链同步断裂。 美国暂停情报共享致乌军误判:7月28日赫尔松反攻遭伏击,一个机械化营被全歼。 外交层面,特朗普公开暗示乌克兰应“领土换和平”,美防长奥斯汀更称乌重回2014年边界“目标天真”,联合国被曝密谋承认克里米亚属俄。
俄方趁机巩固战略优势。普京在拉多加湖与卢卡申科密谈,要求“持久和平必须确保俄安全利益”;俄军每年量产600-700辆T-90M坦克,产能碾压北约;白俄罗斯在乌白边境组建第37近卫步兵师,剑指乌克兰北部软肋。
8月3日,乌军对俄布良斯克州发动突袭,炸毁察塔河大桥嵌入俄境7公里。 然而战术胜利难掩战略颓势,俄军随即用FAB-3000炸弹摧毁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桥梁,并精准打击赫尔松关键公路桥,切断乌后勤命脉。
泽连斯基的“反攻梦”在特朗普三重定心丸下彻底破碎。 乌克兰用矿产主权和士兵鲜血换取军援时,俄罗斯正借助能源解禁预期(欧盟已签7500亿美元美国液化气订单)和战场时间红利,将“短期优势”转化为“长期胜势”。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