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拿下百万豪车,大众途锐抄底,值不值?
最近,在二手车市场上,一个现象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讨论。
一台2017年上牌的大众途锐,当年的新车含税落地价接近一百万,如今行驶了九万多公里后,二手车商的报价仅为15万元左右。
这个巨大的价格落差,让很多人心里都泛起了嘀咕:花一辆全新国产紧凑型车的钱,就能买到一台曾经的百万级德系豪华SUV,这笔买卖听起来实在是太诱人了。
但诱惑背后,这究竟是一个难得的“抄底”良机,还是一个普通家庭难以承受的“甜蜜陷阱”?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只看价格,得把这台车的方方面面都掰开了、揉碎了看个明白。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台2017款的3.0TSI拓界版途锐,在产品力上是毋庸置疑的。
它不仅仅是一台挂着大众车标的普通SUV,而是大众集团倾力打造的豪华旗舰。
要理解它的价值,得从它的“出身”说起。
第一代途锐是和第一代保时捷卡宴、奥迪Q7在同一个平台上开发的,这种血缘关系决定了它天生就有着一副好筋骨。
即便到了2017款,它依然保持着极高的机械水准。
它最核心的魅力,在于那台3.0升V6机械增压发动机。
在今天这个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大行其道的时代,一台大排量的六缸发动机本身就代表着一种稀缺的从容和底气。
320马力的功率和440牛·米的扭矩,配合上来自采埃孚的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能让这个超过两吨重的大家伙在7秒内完成零到百公里的加速。
这种动力表现,不是纸面数据能完全体现的,更重要的是它在任何速度下那种随叫随到、线性平顺的动力输出感受,以及V6发动机运转时那份浑厚低沉的声浪,这是现在很多四缸发动机无论如何也模拟不出来的驾驶高级感。
除了强大的动力系统,这台途锐的底盘功力更是它的精髓所在。
作为一台全地形豪华SUV,它配备了全时四驱系统和空气悬挂。
这套空气悬挂系统不仅可以在高速行驶时降低车身以获取更好的稳定性,还可以在面对复杂路况时升高底盘,大大提升通过性。
开在路上,你能非常清晰地感受到那种德系豪华车独有的厚重感和扎实感,路面的细碎颠簸被过滤得干干净净,过弯时车身又能提供充足的支撑,给人一种稳如泰山的驾驶信心。
这种感觉,是很多同价位新车无法给予的。
在空间和配置方面,接近4米9的车长和2米9的轴距保证了宽敞的乘坐空间,全景天窗、电动尾门、高级真皮座椅以及前后排座椅加热等功能,即便放到今天来看,也依然是豪华和舒适的象征。
可以说,花15万,你买到的是一套顶级的动力总成、一副豪华的底盘悬挂和一个用料扎实的移动空间,从“硬件”层面来看,性价比确实高得惊人。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车这么好,为什么会跌得这么厉害?
这就是豪华车,尤其是非一线豪华品牌车型的宿命——高昂的折旧率。
新车落地打八折是常态,而途锐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低调”的品牌形象。
很多人愿意花近百万买车,除了产品本身,更多的是为了品牌带来的社会认同感。
大众的品牌虽然家喻户晓,但它在国人心中的价值很难支撑起百万的身价。
这就导致了它在二手车市场的保值率远不如同平台的奥迪Q7,更不用说奔驰宝马了。
经过了7年多的市场消耗和9万多公里的使用,它的价格跌落到15万,完全是市场规律的体现,所以这个价格本身是合理的,并不存在所谓的“捡天大的漏”。
价格合理,车也确实是好车,那是不是就可以放心购买了呢?
恰恰相反,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15万元只是你拥有它的门票,而后续的持有成本,才是决定你能不能“玩得转”这台车的关键。
原车商信息里提到的每年综合用车成本约2.2万元,这个数据可以说是过于理想化了,甚至有些误导人。
我们来算一笔更贴近现实的账。
首先是油耗。
官方公布的百公里综合油耗是10.2升,这通常是在理想工况下测得的。
对于这样一台V6发动机驱动的重型SUV,在日常城市通勤,尤其是拥堵路段,实际油耗轻松达到16升甚至更高是家常便饭。
我们就算平均15升,按照目前8元左右的油价,一年行驶2万公里,光油费就得支出24000元。
这已经超过了那个2.2万元的总预估。
其次是保养维修费用。
这绝不是一台捷达、桑塔纳,随便找个路边修理厂就能对付。
它使用的机油、变速箱油、刹车油等都有严格的标号要求,配件价格也是向奥迪、保时捷看齐的。
一次更换机油机滤的常规小保养,在专业的维修店里花费两三千元很正常。
如果涉及到更换火花塞、变速箱油等项目的大保养,费用上万也是有可能的。
这还没算上最让人头疼的维修费用。
一辆车龄7年、行驶了9万公里的德系车,已经进入了各种橡胶件、电子元件的老化高发期。
途锐最著名的“通病”之一就是空气悬挂,如果出现故障,更换一根空气弹簧的费用就可能接近万元。
车上的某个传感器、某个控制模块失灵,维修费用动辄也是几千元。
你买车的15万里,有多少是预留出来作为维修基金的?
这笔钱如果没有准备好,任何一次不大不小的故障,都可能给你的家庭财务带来不小的冲击。
最后是保险费用。
保险公司在计算保费时,会参考车辆的新车购置价。
尽管它现在只值15万,但保险公司依然会因为它当年近百万的身价而将它划归为高风险、高价值的车型,因此它的保费会远高于同价位的普通家用车,一年一万左右的保费是比较正常的水平。
综合来看,这台15万元的二手途锐,是一把典型的“双刃剑”。
对于一类人来说,它确实是“香饽饽”。
这类人通常是资深的汽车爱好者,对车辆的机械原理有一定了解,甚至有相熟的、靠谱的维修渠道。
他们可能家里已经有一台日常代步车,买途锐是为了体验大排量V6的驾驶乐趣和强大的越野能力,把它当成一个“大玩具”。
他们对这台车可能出现的高昂维修费用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财务准备。
对于他们而言,用15万换来百万级的驾驶体验和机械质感,这笔买卖非常划算。
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如果你的购车预算就是15万元,希望买一台省心、可靠、经济的家用车,那么这台二手途锐绝对应该敬而远之。
它光鲜的外表下,隐藏着普通家庭难以承受的潜在高昂成本。
与其将未来的生活品质赌在它脆弱的空气悬挂和精密的电子系统上,不如将目光投向当前市场上的同价位新车。
在15万这个价位,我们如今能买到很多优秀的国产车型,无论是传统的燃油车还是技术先进的新能源车,它们不仅在智能化、舒适性配置上全面超越了这台7年前的途锐,更重要的是,它们能提供完善的售后质保和极低的用车成本,能让你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选择一台老旧的豪华车,某种意义上是选择了一种充满不确定性的生活方式,而这,对于需要稳定和可靠的普通家庭而言,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