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美国农民绝望哀嚎!特朗普深夜发文,竟对中国下达最后通牒:4倍大豆,否则别想谈妥!

发布日期:2025-08-18 21:59    点击次数:194

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深夜时分通过社交媒体发声,直接要求中方将美国大豆的采购量提升四倍,并将其作为达成贸易协议的前提。这番表态显得极为强硬,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却是一种难以掩饰的焦虑。

这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近期一系列强硬政策的延续。就在7月31日,特朗普政府签署行政令,对包括印度在内的69个贸易伙伴加征关税,直接将美国的平均关税税率从年初的百分之二三,推高至惊人的18.3%。这一系列操作,在美国国内引发的震动,远比在海外要剧烈得多。

大豆,最后的救命稻草?

特朗普对大豆的执念,源于其票仓的巨大压力。美国中西部农业州,特别是爱荷华州,农民的日子已经非常艰难。就在上个月,还有农民开着拖拉机堵住州政府大门,高喊着“再不想办法就没活路了”。

他们的困境是实实在在的。数据显示,2016年时,美国大豆曾占据中国进口市场的40%。而到了2024年,这个数字已经锐减至21.1%,几乎被腰斩。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更为惨淡,对华大豆出口额暴跌了88.2%,从5月底开始,出口量几乎停滞。

伊利诺伊州一位豆农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仓库里堆积的大豆都快要发霉了,而银行催收贷款的电话却一天比一天紧。2026年中期选举迫在眉睫,特朗普若想稳住这些传统票仓,就必须为他们找到销路。

因此,深夜那篇要求中国加购四倍大豆的帖子,更像是一次面向国内选民的政治喊话。帖子发出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价格应声上涨了2%,站上每蒲式耳10美元。这暂时缓解了华尔街资本的压力,但并未解决农民仓库里卖不出去的现实问题。

关税大棒,砸向了谁的脚?

如果说大豆问题还只是局部阵痛,那么全面的关税政策则让整个美国经济都感受到了寒意。纽约联储最近发布的消费者预期调查报告显示,民众对未来一年的通胀预期已攀升至3.1%,对失业的担忧也显著增加。

越来越多家庭反映,现在获得信贷变得更加困难,并担心未来可能无法按时偿还债务。这种弥漫在普通民众中的不安情绪,与企业界的哀嚎遥相呼应。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在财报会议上透露,仅第二季度,公司就因关税损失了8亿美元,预计第三季度还将额外增加11亿美元的成本。

美国税收基金会的高级经济学家亚历克斯·杜兰特警告说,企业无论是否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结果都一样糟糕。要么是削减投资和就业岗位,要么就是推动通胀进一步螺旋式上升。这种违背市场规律的强硬做法,正在从内部侵蚀美国经济的根基。

更具风险的举动还在后面。美国财长贝森特公开威胁,任何购买受制裁俄罗斯石油的国家,都可能面临美国的二级关税制裁。他特别点名中国,暗示可能征收高达100%的惩罚性关税。这一招既想切断俄罗斯的经济来源,又试图逼迫中国放弃稳定的能源供应。

你打你的,我买我的

面对美方的极限施压,中方的反应显得从容且有原则。对于大豆问题,中方的底气在于早已实现了供应源的多元化。自2018年贸易战以来,从巴西进口的大豆比例已超过70%。

巴西大豆不仅没有关税壁垒,价格上还比美国大豆便宜10%到15%。更重要的是,中国在巴西投资的港口和铁路等基础设施,使得从南美到中国的运输时间甚至比从美国过来还要快三天,成本优势十分明显。

在需求侧,国内的替代蛋白产业也在快速发展,对豆粕的依赖度增速放缓。即便暂时不采购美国大豆,国内的库存也足以应对。

对于能源威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的回应言简意赅:“中国将根据自身国家利益采取合理的能源保障措施”,“关税战没有赢家,胁迫施压解决不了问题”。这番话的背后,是美国页岩油在价格和运输稳定性上,都无法替代俄油的现实。

最核心的问题,还是贸易的公平性。中国驻美大使谢锋曾明确指出:“光靠大豆牛肉,解决不了逆差问题,因为我们想买的,美国偏不卖。”比如美国专门为中国市场定制的英伟达H20芯片,却被发现偷偷安装了数据监控后门,这种缺乏诚意的产品,自然无人敢用。

结语

贸易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而不是单方面的强买强卖。特朗普政府试图用农产品作为武器,逼迫对方就范,但似乎没有看清,如今的贸易格局早已不是过去的样子。

当伊利诺伊州的豆农对着快要发霉的大豆一筹莫展时,中国的买家正在从巴西、阿根廷等国获得稳定的供应。美国那些在去年高价囤积大豆的粮商,如果继续耗下去,面临的亏损将是天文数字。

将大豆、关税与贸易协议捆绑在一起,看似招数凌厉,实则暴露了自身的窘迫。这更像是一场演给国内看的政治秀,但最终买单的,却是美国的农民、企业和普通消费者。想让别人打开市场,首先要拿出自己的诚意,公平交易才是唯一的出路。否则,再多的深夜喊话,也只能是自说自话。



上一篇:俄乌局势变数多,中俄中印硬气应对,局势或迎转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