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导坦言人才断层!苏群曾言阵容可享十年红利
宫导直言女篮人才匮乏!其实苏群早就提醒我们本可吃10年老本
朋友们,最近中国女篮的新闻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急啊!爱的是姑娘们在赛场上拼搏的身影,急的是球队在新老交替的路上走得磕磕绊绊。就在前不久的集训热身赛中,中国女篮虽然以2胜0负击败了西甲尤文图特俱乐部,但比赛过程却让不少球迷看得直捏汗。尤其是第二场,末节被对手追到仅差1分,这可是国家队打俱乐部啊!赛后,主教练宫鲁鸣直言不讳地指出“女篮人才匮乏”,这话一出,瞬间点燃了舆论。其实,这并非空穴来风,早在女篮亚洲杯结束后,著名评论员苏群就曾提醒:“本可以吃10年老本的阵容,如今却提前开启了新老交替。”这话,现在听来,真是字字珠玑啊!
宫导为何直言“人才匮乏”?这背后,是现实的无奈,还是执教理念的偏差? 我们先来客观分析一下。宫鲁鸣指导作为中国篮球的老帅,他的资历和经验毋庸置疑。但他上任后,确实推行了一套“新老交替”的战略,试图为未来布局。这本无可厚非,毕竟任何一支强队都需要更新换代。但问题在于,“新老交替”不等于“弃老用新”。看看我们手握的王牌:李梦、王思雨、刘禹彤,哪一个不是在国际赛场上证明过自己的实力派?李梦的攻坚能力、王思雨的大心脏、刘禹彤的内线统治力,这些都是球队最宝贵的财富。可如今,她们却频频被排除在国家队之外,取而代之的是李缘、张茹等年轻球员。诚然,这些年轻球员有潜力,但拿她们去打世界杯预选赛这样的硬仗,是不是有点“拔苗助长”了?
反观对手,日本女篮为何能连续给我们制造麻烦?她们的打法灵活、配合默契,尤其是控卫位置上的组织能力,堪称亚洲顶级。而我们的热身赛对手尤文图特俱乐部,据说就是日本女篮的“翻版”,这不正说明了问题吗?宫导也承认,球队缺少一名能组织的控卫,可问题是,我们真的没有吗?王思雨难道不能胜任?还是说,教练组更想给年轻人机会?这种为了“练兵”而牺牲比赛成绩的做法,真的值得吗?网友们调侃:“打俱乐部都这么吃力,世界杯预选赛怎么办?别到时候‘替考’没考好,还把‘学籍’弄丢了!”这话虽然扎心,但也道出了球迷的担忧。
再说说苏群指导那句“本可吃10年老本”,这话绝非空谈。回看中国女篮近几年的成绩,从东京奥运会的亮眼表现,到女篮世界杯的亚军,再到亚洲杯的夺冠,哪一次不是依靠那批核心球员的稳定发挥?她们的经验、默契和大赛气质,是年轻球员短期内无法复制的。“吃老本”不是贬义词,而是对成熟阵容的合理利用。就像当年的美国梦之队,不也是靠着一批核心球员统治了多年吗?我们为什么不能?新老交替当然要进行,但应该是“以老带新”,让年轻球员在老将的带领下逐步成长,而不是“一刀切”地推倒重来。看看WNBA的强队,哪个不是既有明星老将压阵,又有新星冉冉升起?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心理素质的问题。年轻球员上场,最大的短板往往不是技术,而是心态。关键时刻敢不敢投?落后时能不能稳住?这些都需要大赛的锤炼。而老将的价值,恰恰就在于她们能在关键时刻稳定军心。想想看,如果李梦在场,她会用一次次强硬的突破撕开对手防线;如果王思雨在场,她会在最后时刻冷静地执行战术。可现在,这些画面我们看得越来越少。教练组的选人标准,究竟是看即战力还是看潜力?是为了成绩还是为了“政绩”? 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批评。宫导的初衷,或许是希望为中国女篮的长远发展铺路。只是,这条路走得有点急,有点偏。篮球是圆的,比赛的结果充满变数,但一支球队的根基必须稳固。根基是什么?是合理的阵容结构,是明确的战术体系,是球员之间的信任与默契。而现在,这些似乎都在被打破。篮协如果真的想改革,不如先从完善青训体系、扩大人才储备做起,而不是在国家队层面搞“大跃进”。毕竟,国家队的成绩,关系到国家的荣誉,容不得半点马虎。
总而言之,中国女篮现在面临的,不是简单的输赢问题,而是战略方向的选择。是继续“吃老本”稳扎稳打,还是“断层式发展”豪赌未来?宫导的“人才匮乏”论,或许道出了部分现实,但也暴露了教练组在用人和规划上的短板。苏群的提醒,像一记警钟,告诉我们:珍惜现有的黄金一代,合理规划新老交替,才是中国女篮该走的正道。否则,再好的天赋,也会在错误的战略下被消耗殆尽。
这样的中国女篮,你最期待她们在世界杯预选赛中有怎样的表现?你认为宫导的执教思路合理吗?你最喜欢李梦、王思雨这样的老将,还是更看好年轻球员的未来?这场比赛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