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科技股节后行情能否爆发?三大利好驱动,这些板块或成掘金关键

发布日期:2025-10-11 00:52    点击次数:181

虽然已经休市,但假期里市场的热度可一点没降温,反而让不少投资者心里痒痒的,都在琢磨:节后行情能来点“真金白银”的吗?尤其是科技股,以往“节后补涨”的规律一眼望去就像是一块招财石,让人忍不住盯着它发家致富的潜力。

话说这国庆后的行情还真不是玄学瞎猜,而是靠数据用力砸出来的。从2015年到2024年,节前市场都像是吓破了胆,涨的概率只有30%,反而跌了1.4%那是家常便饭;但是等到节后开工,画风就急转直下,涨的概率直接翻倍到了60%。而科技股更是堪称“涨幅担当”,节后短短5天平均涨幅能到3.6%,这比上证指数的2.1%可是高出不少。像是2020年、2023年那种狠年头,科技股甚至吹起号角,单周奉献了7.8%和6.5%的惊人涨幅。谁说科技不能“搞钱”,它盯着资金动向打得一手漂亮的“季节性走位”,等资金节前落袋为安后,节后再火力全开,这板块就是钱潮的最爱。

可今年科技股的节后行情似乎多了一些特别之处。今年节前市场交易额居然非常坚挺,不少融资盘绕着半导体等科技板块提前布局。别的不说,单是每天净买入金额都超过百亿,这手动作你咋看都不像是担惊受怕,倒有点提前开饭的意思。而且咱隔壁港股也是给力,国庆期间一片喜气洋洋,恒生科技指数还提前涨了1.8%,为咱科技板块喊了个“你们别怂,快上”的牛气开场。

而三重利好Buff给科技股加戏,才是抓住这次节后行情的核心。首先说政策的支持,那叫一个清晰明确。9月起,各路“礼包”落地,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制造业成为官方重点扶持目标,动辄几千亿的产业规模目标让半导体、AI相关赛道看到了来年风光无限的希望。特别是四中全会前夕,“新质生产力”的表述更是给科技赛道盖上了一层政策金牌。其次是聪明资金的提前奔跑,像社保、大基金这些主力资金都不约而同地扎堆科技板块,买的是未来三季度稳定增长的业绩,愣是将半导体细分领域单季度订单量提升了60%。最后就是业绩,实际发飙的三季报让科技企业的底子看起来比以往更硬,上游订单排到2026年,财报净利润纷纷突破百亿。这份“业绩硬货”,摆在市场面前的吸引力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不过作为资深投资者,咱看问题不能只是盯着利好,风险也得捏捏;毕竟机会和陷阱往往就隔着一层窗户纸。如果咱盯着高市盈率的AI概念股不撒手,说不定会踩个“大水坑”。市盈率高到吓人的科技股其实已经给不少资金套上了跑鞋,三季报要是没能交出符合预期的答卷,随时可能迎来一波集体回调。再有就是“政策落地”不如预期的尴尬,现在市场对国产替代信赖指数很高,但要是实施力度没跟上,一些资金可就要拿出撒娇的劲头跑了。最后一个风险点就是市场环境的整体性场况,毕竟科技股也不是金钟罩,要是真遇上大盘走弱,芯片、AI也熬不住。

说到投资策略,建议玩“核心+卫星”的组合模式。核心配置安全性高,比如半导体设备、光模块这些实打实搞业绩优化的大龙头股,节后就等资金往里砸。而卫星仓位可以瞄准科技细分领域,选择弹性更大的中小市值科技股,估值合理还能趁风狂飙。

科技股的节后涨势确实值得期待,但这次的行情并不是靠“侥幸”随便炒起来的,背后还是政策加持、产业趋势和市场情绪齐齐发力。更重要的是,科技板块长期的成长逻辑才刚刚拉开帷幕。有人说,拼科技就像是这个时代的“长线比赛”。那么问题来了,你仅仅想尝节后短暂的甜头,还是做好了准备长跑到底?



上一篇:玩车节巧遇林肯!尾灯点亮瞬间,仿佛回到70年代!
下一篇:江门F2B食材配送(农场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