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芜湖烂尾项目三度流拍,1.77亿股权破产拍卖背后的无奈与反思

发布日期:2025-07-27 07:50    点击次数:176

最近的楼市新闻里,“破产”“法拍”“流拍”这些词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也许很多人早已见怪不怪,但当这波风暴吹到了芜湖,尤其是涉及到大家熟悉的三山奥特莱斯商业广场时,还是让不少本地人心头一紧。这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是亭投企业发展(上海)有限公司,因为破产清算,不得不把自己手里的30%股权拿出来拍卖,起步价高达1.77亿元。可惜,这个价格并没有吸引到买家,而与之相关联的那个烂尾多年的三山奥特莱斯项目,也再次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回头看看这个项目的发展史,说实话,有点唏嘘。2013年,这块地被高调拿下,当时规划蓝图画得相当美:国际名品购物中心、配套住宅,还有幼儿园……一切看起来都充满希望。然而现实却狠狠打了脸。十多年过去了,只建好了一栋商用楼,其余大片土地还空着草长莺飞。从2017年开始,各种停工、调查、答复接连不断;2023年法院裁定要对房屋和土地进行评估变卖;2024年以来更是连续三次进入法拍流程——从2.6亿降到2.09亿,再降,现在只剩下1.77亿的股份在网上挂着,却依然无人问津。

看到这里,你会不会有个疑问:为什么这么大的一个商业体会沦落至此?其实原因很复杂。一方面,大环境不好大家都知道,房地产行业这两年整体承压,不少企业资金链断裂成常态;另一方面,本身内部管理混乱、开发计划拖延也是硬伤。据说公司内部股东之间纠纷不断,每次推进新进展都卡壳,到现在连基本建设任务都没完成,更别提后续运营收益。这种情况下,即便政府部门多次督促协调,也只能干着急。

当然,这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问题,它折射出的是整个行业甚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层矛盾。当初轰轰烈烈招商引资、大手笔拿地的时候,有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有没有做好风险预案?等到真遇上经济周期调整,就只能眼睁睁看着“烂尾”二字贴在门口,无数投资人的钱打水漂,还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和城市形象。不禁让人想问一句:我们是不是太容易被短期利益冲昏头脑,而忽略了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底线?

说到底,一个地方能不能真正焕发活力,不只是靠几栋大楼撑场面,更要靠科学决策、高效执行和健康市场机制支撑。如果每一个项目启动前,都能多做一点调研,多一些责任心,是不是就能避免像今天这样尴尬收场呢?

如今亭投30%的股份即将被强制处置,对所有参与者来说都是一种无奈。而对于芜湖来说,与其寄望于哪位金主突然现身救场,不如趁机认真反思一下过去那些失败教训,把制度漏洞补齐,把资源利用效率提上来,让未来的新项目少一点“烂尾”,多一点踏实生根成长的可能性吧。你觉得这个老大难工程还有翻盘机会吗?欢迎留言聊聊你的看法,我们一起期待答案揭晓那一天……

#AI热点大赛



上一篇:五大创新药企业核心指标深度对比,谁才是真正的行业王者?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