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杭州秘密行踪曝光,轰炸机突袭,空军师长被问责
1953年12月26日,毛主席迎来了他的60岁生日。那天,他在前往外地的火车上简单地过了生日。第二天,他到了杭州,住在了西湖边上的刘庄1号楼。
因为工作需要,主席在杭州待了77天。在这段时间里,他每天下午都会从刘庄出发,开车绕过杨公堤,经过岳王庙,最后到北山路84号大院的30号楼办公。
为了不打扰大家,主席这次的行程比较低调,只在一些工作区域加强了安保。这样一来,警卫人员的工作压力也很大。毕竟西湖人来人往,混杂着各种各样的人,他们得时刻警惕特务可能的举动。
谁能想到,尽管陆地上的防护措施做得滴水不漏,但在1954年初的一天,一群没有提前通知的轰炸机突然出现在西湖上空,而且飞得非常低。毛主席的警卫人员甚至能清楚地看到飞机上的导弹。
消息很快传到了部队,空军司令刘亚楼吓出了一身冷汗。这些飞机是从哪儿来的?怎么一点预警都没有?让装有炸弹的飞机飞过毛主席的头顶,这要是让上面知道了,空军和防空军上下恐怕都要受批评了。
经过一番调查,事情的真相终于清楚了。绰号“雷公爷”的刘亚楼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连续四次严厉批评了一位空军副师长。最后还是毛主席亲自出来调解,才让这件事平息下来。
一位靠关系上位的副师长,接连犯了两次大错。
著名的战斗英雄张伟良因为某些原因,被刘亚楼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在当时的空军,张伟良真是个大人物。他做了两件事,让人刮目相看:
在战争时期,他曾三次受伤,但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1943年,在甘岱战斗中,他的左胸被日军的刺刀刺穿;1947年莱芜战役时,右腿严重受伤并发感染,差点不得不截肢;1948年的淮海战役中,他的右下胸又被子弹击穿。
二是通过特殊渠道进入了空军。新中国初期挑选飞行员时,最基本的要求是身体要健康,还要有初中以上的学历。然而,张伟良身上伤痕累累,体检不合格,而且他只上到小学毕业,连飞机上的英文标识都看不懂。但刘亚楼却特别批准他从陆军调到空军,并且后来还提拔他为副师长。
刘亚楼破例提拔张伟良,主要是因为张伟良的性格与他十分投缘。第一代空军的战斗骨干都是在紧急情况下被派上战场,经过短暂培训就直接参战,没有一股拼命精神是不行的。而张伟良果然没有让人失望,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仅仅三个月就完成了理论课程,并成功进行了首次飞行。到了1952年国庆阅兵时,他带领的编队以极其整齐的队形飞过北京上空,因此获得了三等功的荣誉。
刘亚楼非常重视人才,特别信任张伟良,总是让他负责重要的任务。不过,这位顶尖的空军飞行员虽然能立下功劳,但也有两次差点闯了大祸。
1954年,为了收复金门、大陈等沿海岛屿,华东军区调动空军与陆军合作。张伟良终于有机会参加实战,这次他还是和三野的老战友一起,心里非常激动。他首次出战就策划了一个突袭方案,亲自带领轰炸机队伍直奔大陈湾,突然袭击停在那里的一批国民党军舰。
整个战斗过程非常顺利。轰战机投弹后,军舰上立刻冒出浓烟。张伟良判断进攻成功,得意之下立即向指挥部汇报,说击伤敌军舰一艘。
返程的时候,张伟良心里总觉得别扭,感觉哪里出了问题,于是他又折返回去查看。接近后才发现,那艘军舰上的烟雾并不是战机轰炸的结果,而是国民党军故意放的迷惑烟雾。张伟良忍不住骂了一句狡猾,自己第一次出战就被对手骗了。不过,战机已经失去,只能返回。
那时候特别重视宣传,听说空军打中了敌人的军舰,机场上来了很多自发前来的群众,他们手拿鲜花,敲锣打鼓,等着迎接胜利归来的飞行员。
张伟良看到这一幕,脸都红了。他一下飞机就赶紧低着头从飞机后面离开,坐上吉普车直奔指挥所,向华东空军司令聂凤智报告,说自己误发了空炮,还误报了军情。
庆祝的宴席都已经准备妥当,没想到却出了这么个岔子。幸好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在场,他建议干脆将错就错,一定要把庆祝活动办好,不能让士气受到影响。张爱萍还鼓励张伟良说:
平安归来就是胜利,张爱萍亲自为空军官兵戴上大红花,张伟良等人既激动又羞愧,眼眶里满是泪水。这件事之后,张伟良憋着一股劲。被敌人戏弄,对于一个军人来说是极大的耻辱。然而当时空军才成立五年,飞行员们普遍缺乏实战经验,苏联制造的轰炸机命中率低,常常被敌人的防空战术压制,吃了不少亏。
要快速提升战绩,唯一的办法就是将飞行高度降到最低,然后在低空精准投弹。飞行员们称之为超低空掠桅轰炸,也就是等到飞机快要碰到船上的桅杆时,再发起攻击。但是,这样一来,战机必须巧妙地躲避敌人的防空火力,紧贴海面飞行,避开雷达的探测,或者绕过岛礁,从岛屿的山谷中穿进去,从背后攻击停泊在港湾中的军舰。
在整个过程中,必须保证没有任何错误发生。
张伟良为了提升技术水平,带领团队不断挑战极限。他们先是在近海地区练习飞行,后来觉得不够刺激,就转战到内陆山谷,进行更加复杂的飞行训练。然而,一次训练结束后,张伟良一时兴起,在返程时来了个大转弯,直接飞向了杭州市区,并低空掠过西湖水面,展示了他的飞行技艺。
没错,打扰到毛主席的那批战斗机,正是由张伟良带领的。
杭州是一座大都市,而西湖则是游客如织的地方,这里的空域管理非常严格,没有经过批准的飞行活动都是不允许的。更何况,重要领导正在那里工作,连掉一颗螺丝钉都可能引起重视。张伟良擅自闯入禁飞区,这可是闯了大祸。
两位司令严厉问责,毛主席却称赞说“训得好”。
最先知道消息的是张爱萍。
真是巧了,张伟良飞到杭州时,张爱萍正好站在山顶的指挥室外,看着一架架战机从山谷中飞过,刮起的风把他的帽子都吹掉了。
说实话,张爱萍看着眼前的情形,心里五味杂陈。高兴的是飞行员们的技术进步很快,将来收复沿海岛屿时,他作为前线总指挥有了更多的信心。但同时又担心,如果空军继续这样飞行,肯定会打扰到杭州的居民,到时候老百姓来军区投诉,他也会感到为难。
因此,张爱萍也对张伟良提出了建议,希望他不要把杭州当成随意游玩的地方,应该考虑到行为的影响。
相比起张爱萍,刘亚楼的性格就没那么温和了。空军出了问题,作为司令员的他自然难辞其咎。于是,刘亚楼直接给空20师打了电话,把张伟良叫来就劈头盖脸地批评了一顿。
挂了电话,刘亚楼依然感到不满,接连又打了两次。最终,他直接让人把张伟良叫到司令部,对着他就质问起来。
刘亚楼也头疼,想着怎么向毛主席交代。张伟良违反了纪律,自己当然不能袒护,但这时候把这么一个能干的人撤掉,又实在舍不得。
幸好毛主席了解了具体情况后,显得非常从容,他安慰刘亚楼说:
毛主席不但没有追究责任,反而夸奖空军训练得好。张伟良也确实得到了贵人的帮助。第一次误判战情,结果张爱萍给他佩戴了大红花。第二次擅闯禁飞区,毛主席亲自出面表扬他。
毛主席一向非常重视军队的纪律,但这次为何会对张伟良这么宽容,仅仅是因为看重他的才能吗?这只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在当时紧张的局势下,他希望空军能有大的作为。
1954年,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斯图普带领6艘军舰进入中国东南海域,每天还派160架飞机到大陈岛上空示威。这件事让中美两国关系变得紧张,第一次台海危机就这样爆发了。
在这关键时刻,毛主席接连发布了两条引人深思的指令:
6月1日,他在给粟裕的文件上做了批注:
8月21日,再次通知防空军司令部:
毛主席在军事上一向很有信心,比如四渡赤水和抗美援朝,都是在险境中寻找胜利,拼尽全力赢得了战斗。然而,对于台海战场,毛主席却始终有些顾虑。当时海空军刚成立不久,都是临时凑起来的部队,连打海南岛都不敢轻易使用,在朝鲜战场更是小心翼翼。如果真的要在东南地区作战,那只能赢,不能输。
在抗美援朝期间,苏联的顾问曾表示,志愿军使用空军的次数太少,他们提到:
当时周总理的回答是:
毛主席认为不应该急于求成,他觉得空军应该靠自己发展,慢慢积累实力,到时候才能大放异彩。所以当他看到像张伟良这样的战士,他们勤奋研究飞行技术,不怕困难,努力适应实战,毛主席心里特别高兴。
只要能赢得战斗,轰炸机在西湖上空多飞几圈也没关系。毛主席对空军给予了极大的理解和支持,正是这种广阔的胸怀,成就了空军在国内战场上的首次重大胜利。
第三,台湾海峡的军事行动中,空军发挥了关键作用。
毛主席、刘亚楼和聂凤智都把空军飞行员看得像自家的孩子一样珍贵。但是张爱萍却不一样,他对空军的使用非常大胆,甚至愿意冒险。没办法,收复东南岛屿不仅需要空军,还需要海军和陆军的配合。空军作为先锋,必须要先打下第一枪。
为了找到最合适的登陆地点,张爱萍曾让空军进行近距离侦察。但他对收到的照片并不满意,认为有一段狭长的海域没有拍到。他询问了空军的情报参谋,得知那片区域布满了敌方的高炮,飞行员为了避免被击中,只好偏离了预定的航线。
张爱萍叫来了飞行员,对着这位年轻的空军战士说:
作为指挥官,张爱萍对战场的每个细节都非常熟悉,就连敌方的防空火力和高射炮的射程都了如指掌,他对这些了解甚至超过了飞行员。正是这种精细的掌控,让他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空军的战斗力。
在整个战斗期间,空军共出动了60次照相侦察飞行和34次目视侦察飞行,分成17个批次。这些侦察行动的准确性达到了大约80%,基本上摸清了敌方的防御工事、火力点和海域状况。
一切都准备好了,大战随时可能开始。
最先行动的是张伟良指挥的轰炸机群。
张伟良带领队伍在战斗机的保护下,从杭州笕桥机场起飞,直奔大陈岛。这次他们发现了两艘敌船。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张伟良在战术上做了周密的安排。飞机被分成三组,第一组全力攻击一艘敌船,如果第一组未能击沉,第二组会继续攻击。第三组则负责牵制并攻击另一艘敌船。
简而言之,各战斗机迅速分散队形,依次进入攻击位置,前面的飞机拉高,后面的飞机俯冲,连续发起强烈攻击,这次无论敌舰是否释放烟雾,都务必确保将其击沉。
张伟良亲自指挥队伍发起攻击,第一组飞机精准地将炸弹投向了敌方坦克登陆舰“中权”号的舰首和右侧。随后,第二组飞机也准确击中了“中权”号的中部和左侧。“中权”号立刻燃起大火,一直烧到沉入水中。第三组飞机在密集的防空炮火中投下炸弹,炸伤了敌方的“太和”号护卫驱逐舰。
这样一来,空军和海军紧密合作,彻底掌握了战场上的海上控制权,陆军的登陆行动再也没有障碍,就像是在瓮中捉拿鳖一样简单。
当陆军的第一批士兵冲上一江山岛的防线时,登陆部队的指挥官黄朝天就在电话里大声喊叫:
在拿下一江山岛之后,空军继续前进,顶着细雨对大陈岛发动了攻击。他们摧毁了岛上的指挥所、通讯站、气象站和水库,使得岛上的敌人完全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甚至连最基本的饮水都无法得到保障。
大陈岛的2万守军在美军的掩护下,只能仓皇弃岛而逃。空军以零伤亡的代价,成功拿下收复东南岛屿的关键一战。
后来,美国军队还想插手,多次派飞机进入战斗区域。张爱萍也不示弱,美军派出多少飞机,我们的空军也派出同样数量的飞机。由于占不到便宜,美军最后只好灰溜溜地撤退了。
1955年3月21日,空军首次英雄模范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空军成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表彰活动。毛主席亲自题词:
在最近的一次空军英雄模范大会上,张伟良因为在解放沿海岛屿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被授予了“二级战斗英雄”的称号,并且提前晋升了一级。1956年的第一届《春节大联欢》上,这些英勇的空军英雄们也受到了全国观众的热烈欢迎和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