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号这家伙有多牛?歼35霹雳15空警600齐上阵,70架战机电磁弹射起飞

福建舰这个大家伙,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还是挺震撼的。
8万多吨的排水量,比辽宁舰那6.7万吨大了不少,差不多有3个足球场那么大。亚洲历史上最大的水面舰艇,这个头衔可不是白来的。
想想中国航母这些年的发展轨迹挺有意思。2012年辽宁舰服役的时候,大家都挺兴奋,毕竟是中国第一艘航母,虽然是滑跃起飞。2019年山东舰下水,自己造的,但还是滑跃式。到了福建舰,直接上电磁弹射了。
全世界现在服役的航母也就20艘左右吧,用电磁弹射的就美国福特级和咱们福建舰。这技术门槛确实不低。
跟那种滑跃起飞比起来,电磁弹射最大的好处就是战机能带更多东西。同样的飞机,用电磁弹射能多带30%的武器和燃料,这差别可就大了。
当然这背后的技术攻关肯定不容易。听说光是为了搞这套系统,培养了几万技术人才,攻克了上千项技术难题。电磁弹射系统本身就包含上百个核心技术。
从买那个瓦良格号回来改造成辽宁舰,到现在能自己造电磁弹射航母,也就不到20年。别的国家可能得花50年才能走完这条路。
福建舰最让人期待的就是要搭载歼-35了。
全世界能造五代舰载机的就中美两家,这个门槛可不是一般的高。歼-35一出来,基本上中国就站在军事航空技术的最前沿了。作战半径估计能超过1000公里,这个数据还是很可观的。
歼-35的设计借鉴了歼-20不少东西,都用那种高度优化的隐身气动布局。有专家估计歼-35的雷达反射截面积可能只有F-35C的六七成,隐身性能确实不错。
F-22那个超音速巡航能达到1.8马赫,在空战中基本就是降维打击。歼-35显然也学了这一套,特别注重超音速性能。最大速度可能超过2马赫,超音速机动性能差不多能达到F-22的水平。
当然有得就有失。歼-35的武器舱比较小,内部燃油也比F-35C少个15%到20%。但换来的是更好的超音速性能和机动性。在空战里,这意味着更强的"第一击"能力和更高的生存率。
055驱逐舰上的鹰击-21反舰导弹,射程据说有400多公里,还能装112个垂直发射单元。这火力完全够用了,根本不需要舰载机去打船。F-35C虽然也能反舰,但挂了导弹之后隐身性和机动性都会受影响。
二战时候日本零式战斗机就是个典型反面教材。为了追求多用途,改成战斗轰炸机,结果空战性能没了,防护还不够,损失惨重。反倒是德国那个Me-262,专心搞制空,虽然出现得晚,但让盟军很头疼。
从实战数据看,歼-35超音速加速比F-35C快25%到30%,最大过载能达到9G以上,隐身性能比F-35C强30%到40%,雷达探测距离大概200公里以上。
驱逐舰负责打船,歼-35专心制空,分工明确。美国海军在越战时就意识到制空权的重要性,后来专门搞了F-14这样的重型空优机。歼-35走的就是这条路。
歼-35、霹雳-15导弹、空警-600预警机,这三个配在一起就是个完美的组合拳。
空警-600用双涡桨,续航能到8小时以上,雷达探测距离估计超过400公里。跟美军的E-2D比起来,空警-600在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上有自己的优势,能同时跟踪100多个空中目标。
霹雳-15这个导弹确实是个突破。主动雷达制导,最大射程超过200公里。美军的AIM-120D大概160公里,欧洲的流星导弹150公里左右。这50公里的差距在空战中可能就是生死之别。
举个例子,双机编队作战时,霹雳-15能在对方导弹射程之外就开火。200公里的射程让歼-35在预警机掩护下可以远距离打击。
1982年马岛战争,法国"超级军旗"就是靠射程优势压制了英国"海鹞"。现在霹雳-15的优势更明显。
整套体系协同起来效果惊人:空警-600高空警戒,覆盖400公里范围;歼-35带着霹雳-15,200公里外就能开火;预警机指引下远程打击成功率能达到80%以上。
假设美军F-35C进入300公里就被发现了,等它推进到160公里准备发射时,早就在歼-35的打击范围内了。这种非对称优势在实战中绝对是决定性的。
现代空战首次交战胜率经常超过80%。有了射程优势,基本就掌握了"第一击"主动权。
数量上福建舰确实是个飞跃。70架舰载机比辽宁舰和山东舰的30架翻了一倍多。
典型配置大概是:48架歼-35战斗机分4个中队,4到6架空警-600,4到6架直升机,剩下的是电子战机和运输机。
舰载机数量基本决定了航母的战斗力。二战中期美国埃塞克斯级能搭90到100架飞机,日本翔鹤级只有70到80架。这个差距在太平洋战争后期很关键。
福建舰甲板设计也挺有创意。传统滑跃式航母前面被跳板占了,福建舰用平直甲板,多出来大概2000平方米可用面积。
这些优势会叠加:第一波能同时起飞12架战机,是滑跃式的3倍;后续间隔缩短一半;24小时内总架次能提升80%左右。
大甲板不光适应现在需求,还为将来新型舰载机和无人机留了空间。这跟美国尼米兹级思路差不多。
福建舰细节上更现代化。新舰岛用集成化设计,面积比辽宁舰小25%,但功能更强。小而精的设计为飞行甲板省出不少空间,加上8万吨的大体格,整体甲板面积比山东舰大40%。
实际演练中,福建舰能同时准备2架战机弹射,第3架已经在后面排队了。这种"2+1"模式很厉害。
每架战机弹射间隔45秒的话,一个12架的战斗机中队起飞时间从以前的15到20分钟缩短到7到8分钟。现代空战中这8分钟可能就决定胜负了。
1942年中途岛海战,日本赤城号就是因为甲板调度出问题,战机起飞延误,错失了关键时机。美军约克城号甲板运用效率高,关键时刻能快速起飞战机。
预警机发现威胁时,福建舰10分钟内就能放出一个完整中队,甲板上还能保持4到6架战机应急。辽宁舰和山东舰要达到同样起飞量得25分钟。
需要快速回收战机时,福建舰扩大的甲板能同时容纳3到4架战机准备降落,大大降低事故风险。恶劣天气或者战损情况下特别重要。
从整体战力看,福建舰让中国海军第一次有了真正的快速反应能力。不管是防空、反舰还是战场支援,都能在最短时间内投送足够空中力量。
说白了,福建舰的意义不光是一艘航母,更代表了中国海军从近海防御向远海作战的转变。从电磁弹射到五代舰载机,从预警机到远程导弹,这些都不是单项技术突破,而是整个工业体系协调发展的结果。
这种体系化作战能力的提升,可能比单纯的技术参数更有意义。毕竟现代海战拼的不是单舰性能,而是整套作战体系的协同效应。福建舰和它的那套配置,算是给这个体系画上了比较完整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