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站上3700点:“慢牛”行情真的来了吗?浅谈历史意义以及散户操作策略
A股站上3700点:“慢牛”行情真的来了吗?时隔四年,A股再次迎来历史性时刻。上证指数在8月14日盘中成功突破3700点,创下2021年12月以来新高。市场沸腾了,交易量连续多日保持在2万亿元以上,两融余额重返2万亿大关。时隔四年,A股再次迎来历史性时刻。上证指数在8月14日盘中成功突破3700点,创下2021年12月以来新高。市场沸腾了,交易量连续多日保持在2万亿元以上,两融余额重返2万亿大关。截至8月15日,A股上演普涨行情,市场超4600只个股收涨。三大指数集体翻红,沪指最终报收3696.77点,涨0.83%;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收涨1.6%、2.61%。这波行情来之不易。从2021年末的三次站上3700点,随后长达三年的熊市,沪指一度跌破2700点,到2024年9月下旬的“924”行情正式拉开牛熊大转换,A股市场终于迎来了它的复苏时刻。
01 四次冲关:A股3700点的历史轮回回顾A股历史,上证指数此前曾有三次持续站上3700点。第一次是在2007年,大盘在3700点上方运行了1年多十几天;第二次是2015年,在上方持续差不多5个月。第三次则在2021年2月到12月期间共三次触及3700点,但这几次冲击都只是箱体震荡的最上沿,未能实现有效突破。与前几次不同,本次站上3700点被认为是“最近10年来,最有希望突破并且站上3700的一次历史级别的大机遇”。从技术走势看,A股自4月8日以来已积累可观涨幅。截至8月15日,沪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累计上涨19%、24%和40%,形成较为稳健的上升通道。 02 多方合力:政策资金双轮驱动市场上涨这波行情不是由单一因素推动的,而是政策面、资金面和经济面多重因素聚合发力的结果。政策面上,降准降息、消费“国补”、金融“国补”等宏观政策组合拳陆续落地;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公募基金改革、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等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相继推出。资金面上,中央汇金类平准基金角色浮出水面,保险资金加速流入股市,频频举牌高股息上市公司。国债利率和银行定存利率均进入“1时代”,机构和个人在股市投资的积极性提升。经济面上,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5.3%的超预期表现,为A股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再加上人工智能大模型实现技术突破,创新药海外授权创下新高,科技股与医药股迎来价值重估。 03 理念转变:从杠杆牛市到“系统性慢牛”多家机构认为,本轮行情与2015年单纯依赖杠杆资金推动的行情截然不同,可能是A股史上首次“系统性慢牛”的开端。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指出:“当前市场已逐步开启一轮‘慢牛’行情,其持续时间可能较长,上涨节奏不会像2015年那样迅猛,更利于投资者把握机会。”这种“慢牛”特征在资金结构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本轮行情增量资金来源众多,有保险、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也有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等机构资金。华西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李立峰在研报中表示,在资产配置荒下,牛市思维或正促进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类资产倾斜。 04 制度变革:资本市场改革成为上涨关键动力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提出,资本市场制度改革是2025中国股市上升的关键动力。 他们认为,“提高投资者回报”的资本市场改革,改变的不仅仅是制度,还有社会各界对中国资产的价值观念,以及降低股市的风险评价。以2024年新“国九条”为起点的资本市场改革,正不断提振社会各界对中国资产的兴趣。一方面是通过完善基础制度,退市新规、减持新规、交易监管等严格监管与罚劣出清;另一方面是提高投资者/股东回报,上市公司分红从鼓励自愿到强制与激励并举。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向媒体指出,本轮A股突破3700点的核心驱动力是政策、资金结构与产业趋势的共振,具备“慢牛”雏形。 05 机会挖掘:十大热点板块引领市场风向在市场整体上涨的背景下,不同板块表现各异。8月19日,十大热点板块聚焦“算力/液冷、机器人、芯片”等硬核赛道,覆盖科技、军工、新能源、消费等领域。算力/液冷板块成为领头羊。AI算力密度飙升,风冷散热效率不足,液冷成为数据中心标配,带动泵、换热器、冷却液、系统集成全产业链。大元泵业、飞龙股份、高澜股份等公司表现突出。机器人板块也备受关注。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双驱动,减速器、关节模组、传感器成为核心壁垒。宁波东力、祥明智能、中鼎股份等公司是该领域的代表。芯片板块则受益于存储周期反转+光模块放量,国产替代加速。腾景科技、德科立、淳中科技等公司值得关注。 06 散户策略:从“跟随”到“潜伏”的思维转变对于普通散户而言,市场上涨既是机会也是挑战。专家建议,投资者应该从“跟随”转向“潜伏”的思维模式。所谓跟随,就是起来的发现后跟进去;所谓潜伏,就是下功夫研究盘外经济的基本面以及特定方向的消息面,有迹象就锚定核心埋伏进去。跟随省心省力但是风险相对高一些,潜伏费心费力,但风险相对小一些。更重要的是,即使是牛市,也不是什么股票都涨,什么人都能赚钱。越是牛市,也有亏得多的,这与频繁的追高有很大关系。理财专家建议,在这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的当下,投资者应该学会多元化配置资产,根据自家的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和理财目标进行规划。 07 未来展望:A股活力如何持续延续A股活力,仍取决于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否持续稳健向好和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金融监管也需要保持定力。一方面要针对外部环境可能的变化冲击,健全常态化稳市机制;另一方面要秉持对市场和风险的敬畏之心,守好监管之责,密切关注和研判风险。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指出,若能满足三大条件——盈利改善的广度需进一步扩大、资金结构亟需进一步优化、国内政策需与全球经济周期紧密协同,沪指有望在年末挑战4000点。不过,田利辉也提醒,技术面突破3700点后,若成交量持续放大,则更符合牛市初期特征。但需警惕短期交易拥挤与政策落地效果的不确定性。短期来看,稳增长政策和资本市场改革提供了“政策底”支撑;中期看,居民储蓄向股市迁移、险资及养老金加速入场,推动资金结构优化;长期则受益于半导体、AI等产业升级带来的盈利预期改善。真正的慢牛也绝非政策催生的狂欢。一个有活力、有韧性、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其根基在于实体经济的韧性与创新活力,在于上市公司的创造能力和回报能力,在于制度监管的完善公平,更在于投资者群体的成熟理性。这才是A股活力持续的根本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