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胡锡进也劝西贝贾国龙结束恶怼:罗永浩的意见不是他一个人的……
“吵架这回事,最怕的不是你没理,而是对方比你更懂怎么讲故事。”
我在网上刷到罗永浩和西贝那个事儿,有点感慨。
一个手机不做了,跑去直播带货的中年男人,半夜三点不睡觉,起来用手机敲字。
硬是把一个全国连锁的餐饮巨头,逼到要开“动员会”来应战。
舆论几乎一边倒,有人翻出《亮剑》的台词说:“谢宝庆啊谢宝庆,你去惹李云龙这个混蛋干什么”。
这场景,有点讽刺。
01 / 一场不对等的表演
这根本就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争论。
一边,是罗永浩一个人,一部手机,把社交媒体当成了自己的主场,嬉笑怒骂,全是个人表演。
另一边,是西贝,一个庞大的商业机器,开会、发声明、拉上行业大佬站台,每一步都显得那么笨重、那么“官方”。
看着西贝那些公关稿,我甚至有点尴尬。
就像一个西装革履的绅士,非要下场和一个街头拳手打泥地摔跤。
他越是想保持体面,就越是狼狈。
02 / 谁在定义“真相”
这事儿的根子,其实和预制菜关系不大。
它背后是一个很多人心里明白,但嘴上不说的潜规则:在今天的舆论场里,谁掌握了叙事,谁就掌握了“真相”。
罗永浩在干什么?他在讲一个“消费者勇斗大资本”的故事,这个故事简单、有爽点,大家爱听。
西贝在干什么?它在解释“中央厨房”和“预制菜”的工业定义,这套说辞复杂、无趣,没人关心。
但转念一想,罗永浩就代表正义吗?也未必。
他只是更懂得,公众的情绪,本身就是一种可以被利用的武器。
03 / 最好的公关是“认怂”
如果我是西贝的老板,我不会去跟他吵。
我会立刻发一条微博,配一张我在后厨洗碗的照片。
然后写:“老罗说的对,我们确实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好,沟通方式也太笨了。挨骂要立正,我先罚自己洗一周碗,欢迎大家继续监督。”
这不是让你真的去改变生产线,而是让你别被“面子”困死。
商业世界里,姿态比事实重要。
有时候,最快赢得尊重的办法,就是第一个承认自己不完美。
写在最后
关起门说句大实话。
这场仗,从西贝决定跟罗永浩在网上“讲道理”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输了。
它输掉的不是道理,而是对这个时代的理解。
说到底,一家做菜的公司,为什么会觉得自己吵得赢一个靠说话吃饭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