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卧龙,扳倒各路军阀,却死于自己人的一颗子弹
蒋介石的卧龙,扳倒各路军阀,却死于自己人的一颗子弹
1936年10月25号,武汉江汉关的轮渡码头,秋风萧瑟。一个穿着长衫、戴着礼帽的中年人,正准备登船。他叫杨永泰,时任湖北省主席,更是蒋介石身边最倚重的“智囊”。可他这脚,终究是没能踏上那艘船。
人群里突然窜出个高大的警察,对着给他开道的警察局长敬了个礼,嘴里喊的话却石破天惊:“报告长官,有人让我打死杨永泰这个汉奸!”话音未落,双枪已然在手,对着后面的杨永泰就是一通猛射。
血泊之中,杨永泰倒下了。他断断续续地对身边人说:“我早晓得会有今天……为国而死,没啥好恨的……”说完,这位被誉为“当代卧龙”的奇才,就这么咽了气,终年56岁。
一个能搅动民国风云的人物,就这么死在了码头上,这背后到底是谁下的手?这事儿,得从头说起。
杨永泰是广东茂名人,正经的秀才出身,后来又在北京念的法政。这人的脑子,打年轻时就不是一般的好使。民国初年,他先是跟着孙中山干,可没多久,他就觉得孙中山手里没兵,是个“空架子”,转头就投靠了西南那帮有枪的军阀。
这种投机行为,让他在国民党元老那儿彻底挂上了号,名声算是臭了。后来陈炯明把桂系赶出广东,孙中山回来,杨永泰在广州自然是待不下去了。他只好灰溜溜地跑到上海,过了好几年闭门谢客的日子。
你还别说,这几年的沉寂,反倒成了他人生最重要的修炼期。他关起门来,不问江湖事,一头扎进中外典籍里,把天下大势琢磨了个透。等他再出山的时候,整个人的道行,已经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了。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1928年,刚刚复出的蒋介石,正愁手底下没个能出谋划策的顶级谋士。他的盟兄黄郛就把杨永泰给推了出来,说这人有经天纬地之才,自己好多地方都不如他。
蒋介石半信半疑,见了杨永泰。两人一聊,杨永泰没说别的,单刀直入,直指老蒋当时最大的心病——盘踞两湖两广的桂系军阀。
他几句话就把局势剖析得明明白白:李宗仁、白崇禧的势力,像一条长蛇,从广西一直盘到山海关,看着吓人,但只要掐住它的七寸,就好办了。怎么掐?政治分化、军事进攻双管齐下,先动武汉,再掏广西老巢。
蒋介石听得是茅塞顿开,当场拍板,任命杨永泰为军事委员会参议。说白了,就是请进了自己的核心智囊团。
接下来,就是杨永泰大展拳脚的时候了。他给老蒋出的那套“削藩策”,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阳谋加阴谋。对付桂系,用军事手段,先诱捕李济深,再策反桂系大将李明瑞,一仗下来,李宗仁、白崇禧被打得只能跑到香港。
对付冯玉祥的西北军,杨永泰说,用不着硬打,得用“银弹”。老蒋心领神会,大把的现洋撒出去,直接把冯玉祥手下的韩复榘、石友三给买通了。这两个大将一反水,冯玉祥二十多年的基业,瞬间就去了半壁江山。
轮到山西的阎锡山,杨永泰的策略是政治解决。等到中原大战爆发,他又建议老蒋,不惜血本拉拢在关外作壁上观的张学良。小六子一入关,阎锡山和冯玉祥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
前后不过三年,蒋介石就靠着杨永泰的计策,把几个心腹大患收拾得服服帖帖。杨永泰“当代卧龙”的名号,就此传开。
平定了军阀,蒋介石就把枪口对准了南方的红军。可一连三次“围剿”,都是损兵折将,狼狈不堪。老蒋焦头烂额之际,杨永泰又递上了一份万言书。
这份万言书的核心思想,就是那句著名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杨永泰看透了,红军跟那些军阀完全不一样,他们有信仰,有组织,跟老百姓是一家人。光靠枪炮是打不垮的,必须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把他们困死。
蒋介石如获至宝,立刻任命杨永泰为南昌行营秘书长,全权负责“政治剿共”。杨永泰搞的这套东西,那叫一个狠。他强化保甲制度,搞连坐法,一家有“匪”,邻里遭殃;他对苏区进行严密的经济封锁,连一粒盐、一寸布都运不进去;他还组织各种宣传队、剧团,搞文化渗透,瓦解苏区军民的意志。
这一整套组合拳打下来,苏区的日子过得极其艰难。最终,在第五次“围剿”中,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从这个角度看,杨永泰的计策确实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
杨永泰功劳越来越大,地位也水涨船高,这就不可避免地动了别人的奶酪。当时国民党内,党务大权牢牢掌握在陈果夫、陈立夫兄弟的“CC系”手里。杨永泰和他身边聚集的一批技术官僚,被称为“政学系”,两派人马为了争权夺利,斗得是不可开交。
南昌机场失火,烧了十几架刚买的飞机,这事本来是“CC系”的人贪污搞出来的,结果杨永泰硬是揪住不放,把案子查了个水落石出,让老蒋枪毙了“CC系”的航空署长,还撸掉了负责调查的邓文仪。这梁子,算是结死了。
后来,他又借着“剿共”的名义,削弱“CC系”在地方上的权力,更是让陈氏兄弟恨得牙痒痒。
最要命的一件事,是陈果夫调任江苏省主席后,想让心腹接替自己的旧职。结果杨永泰在老蒋耳边轻轻吹了句风:“这不就成了‘CC系’的王国了吗?”就这一句话,勾起了蒋介石对“CC系”尾大不掉的猜忌,直接把这事给搅黄了,还安插了杨永泰的人。
这下可好,陈氏兄弟彻底被逼到了墙角,下定决心要除掉杨永泰。
很快,杨永泰就感觉到了寒意。他想当行政院院长,结果被“CC系”拼死抵制,没能如愿。心灰意冷之下,他想辞职出国。可蒋介石正用得顺手,哪能放他走。为了平衡各方势力,老蒋把他调去当湖北省主席。
这个任命,明着是升官,实际上是把他推出了权力核心,也推离了蒋介石的直接庇护。陈氏兄弟的机会,来了。他们立刻发动舆论攻势,在武汉到处宣传杨永泰是“亲日派”、“卖国贼”,煽动学生上街游行。
尽管蒋介石一封电报,用军法弹压了下去,强行让杨永泰上了任。但杀机,已经埋下了。离开南京的杨永泰,就像离开水的鱼,处境变得异常危险。
果然,没过多久,就发生了江汉关码头的那一幕。
案子破得很快,凶手当场被抓,幕后主使也被揪了出来,是胡汉民派系的刘庐隐。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过是个替罪羊。胡汉民派系跟杨永泰没什么深仇大恨,反倒是“CC系”,早就欲除之而后快。拿个政敌派系的人顶罪,既除掉了杨永泰,又打击了对手,一石二鸟,这手法,太高明了。
当然,也有后来的学者研究档案,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刺杀杨永泰的可能是一个叫杨尔谦的失业黄埔毕业生,属于个人行为,觉得杨永泰这种政客背叛了革命。
说到底,杨永泰这个人,才华是顶级的,手段也是毒辣的。他为蒋介石铲除异己,巩固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他自己,也成了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最惨烈的牺牲品。他就像一把锋利无比的刀,帮主人披荆斩棘,可当刀锋威胁到其他人的时候,这把刀的命运,也就注定了。他成就于权谋,最终也死于权谋,这或许就是那个时代顶尖谋士无法逃脱的宿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