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如下高商誉加持下的爱尔眼科连锁扩张策略深度解析与盈利能力剖析
爱尔眼科连锁扩张打法揭秘,高商誉布局下医院盈利稳健,毛利率远超行业均值
爱尔眼科这几年的动作真是不少,让不少人都在讨论它到底怎么做到的。数据摆在那儿即使2024年大家都看到需求有点降温,爱尔营业收入还是涨到209.83亿元,净利润也甩出35.56亿元,这日子过得算是稳当。这样的成绩,不仅在同行里抢眼,搁整个资本市场也是够出挑的。
爱尔眼科一路往上走不光是靠“天时地利”,更重要的是有自个儿一套玩法。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它的大规模并购战术。三年多花了54亿,收了不少医院和诊所,光国内医院就有811家。全国地市八成已经被它占了个差不多。这种大手笔扩张,自然商誉也跟着水涨船高,今年已经快85亿了,居行业前列。
说到商誉,很多人一听就紧张,怕哪天账面一减值,净资产跟着缩水。但真说风险,爱尔这几年减值极少,2024年才减了1.88亿元。为什么它敢顶着行业最高商誉放心扩张?一大原因还是眼科这行“利润厚”,国内头部医院毛利率统统超过35%,爱尔自己都快摸到50%了。这背后,既有市场刚需撑着,也有自身采购议价能力——原材料买得多自然省不少钱。
值得一提的是,眼疾患者基本是硬需求,全国有三分之二的人口都是潜在客户。青少年近视率高,老年人白内障发病也不少,日常生活用眼压力又增加,谁家不有人得跑医院瞧瞧?对于看病的选择,大家越来越多地愿意信赖服务好、设备全的大品牌,民营医院也能抢先一步抓住机会。
民营眼科医院按模式分两种,有的是扎根地方深耕,服务做得细致,有的则是全国布局、品牌大、机构多。而爱尔走的是“强强联合”自己既做全国性扩张,又在各地下沉,靠产业基金前期培育新医院,等那些医院赚钱了再收归旗下。这样不但扩张速度快,还能保证并购质量不掉链子。
这种策略也有局限,比如新医院盈利周期长,设备投入高。不过靠着规模化采购和市场推广,加强品牌影响力,爱尔的医疗机构整体已经趋于稳定,接下来业绩增长主要靠继续扩张和并购新站点。短时间里商誉还会涨,但只要收购标的业绩给力,风险都在可控范围。
评论里有人说,商誉本身算不上雷,只要经营没掉队、管理跟得上,就能避免爆雷麻烦。爱尔目前的打法,就是把商誉变成动力,推动连锁网络更快更扎实地铺下去。而在中国医疗市场上,谁能做到持续创新、精细管理,谁才有希望稳稳当当把蛋糕做大。
你觉得高商誉扩张到底能撑多久?留言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