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台军“草莓兵”难挡正义人民军队的困境:装备老旧、训练松懈、士气低落

发布日期:2025-11-20 01:17    点击次数:132

露天靶场上撑起大型遮阳伞,士兵趴在柔软垫子上进行射击训练,游泳池里模拟海上作战——这支被称为“草莓兵”的军队,正面临二战时期装备与现代化战争的巨大断层。

韩国媒体近日尖锐批评台军“纪律松懈、武器装备过时、防御体系极为脆弱”,引发岛内舆论哗然。岛内舆论不仅没有反驳,反而坦言韩媒“讲出了实话”。台军退役少将栗正杰更是直言不讳:“现在台军很多武器装备确实是二战时期的,所以不要怪韩国说我们武器装备落后、都是草莓兵”。

随着两岸局势变化,台军内部问题正被一一暴露:从金门撤出精锐部队至澎湖,演习事故频发,征兵不足与老兵退伍潮交织,以及防务部门对“汉光演习”表演化的默许。这支军队正面临着装备、训练和士气的全面危机。

一、 外媒评价与岛内回应:“草莓兵”标签背后的真相

韩国《东亚日报》最近发表智库“韩国防卫网”主任李日宇的文章,直接指出台军存在严重问题。文章批评台军纪律松懈,大多数士兵素质糟糕,并将他们称为“草莓兵”——意指这些士兵如同草莓一样,稍受外力就会“青一块紫一块”,脆弱不堪。

李日宇特别提到今年7月的“汉光演习”,认为这次演习清楚暴露出台军的不佳表现。在台当局公布的“精锐预备役军人”城市作战训练视频中,大多数士兵的握枪和开枪动作不够标准,防御、隐蔽和掩护方面的熟练程度也严重不足。

面对批评,台防务部门负责人顾立雄辩解称,台方正按计划采购新式装备,将逐步淘汰旧武器。但台军退役少将栗正杰的表态似乎佐证了韩媒的观点。他对比了不同时代的体能标准:“我年轻时5000米18分钟之内跑完是100分,21分钟及格。而现在新兵体能测验已经放宽到3000米都不跑了”。

更为严峻的是,岛内网民几乎一致认为韩媒“说了实话”。还有网民猜测,民进党当局可能正在利用外媒的反面报道,为增加防务预算制造借口。

二、装备老化与训练松懈:台军战力薄弱的两大痛点

台军装备老化问题已不是秘密。台陆军炮兵的主要武器M114和M101牵引榴弹炮,历史可追溯至二战时期。栗正杰曾讲述一个尴尬场景:美军参观台军炮兵操练时,看到台军使用二战时期的武器和图尺表计算射击参数,惊讶得目瞪口呆,因为美军早已采用计算机进行这类计算。

台军海军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仍在使用旧式“济阳级”军舰作为主力,空军则依赖上世纪70年代的F-16A/B战机。即便是最新升级的F-16V战斗机,也只是在原有F-16A/B基础上更换雷达等设备,机身主结构并未改动,战力远不及新生产的战斗机。

与装备老化并存的是训练松懈问题。台军训练标准一再降低:俯卧撑从80个降至30个,3000米长跑及格线放宽至19分钟,还规定33℃以上气温禁止户外训练。台军甚至出现了“太阳伞下练打靶,游泳池里训泅渡”的奇特景象。

在“汉光41号演习”中,台军接连发生撞车、抛锚、撞人等事故。一辆装载“爱国者”导弹的战车因转弯角度不佳卡到路边店家遮雨棚,历经4个多小时才驶离。这些事件暴露出台军官兵训练标准低、装备操控能力弱的现状。

三、 “汉光演习”表演化:一场精心编排的“秀”

“汉光演习”本是台军年度最重要的军事演习,但近年来日益呈现出表演化倾向。2025年7月举行的“汉光41号演习”虽号称“史上最长”、“后备动员最多”、“趋近真实状况”,但实际表现却令人质疑。

美国《外交》杂志2025年8月刊文直言,台湾社会尚未做好战争准备,台军“汉光演习”更像一场“表演”。演习中,台军训练场景安排得如同“贵宾式服务”:练习站立军姿时,士兵在帐篷下“躲阴凉”,教官却在太阳下暴晒;练习打靶时,士兵趴在柔软垫子上,头上有大型遮阳伞防晒。

更令人担忧的是,2025年台军演习中因高温中暑的士兵人数创下纪录,暴露出台军体能与意志的双重短板。海军训练本应在海上进行,但台军因担心海浪安全问题,将训练场地搬到室内游泳池。

演习中的事故频发也反映出实质性问题。从V-150轮型装甲车翻覆,到CM-11坦克擦撞轿车,再到M109A5自行火炮车连撞4车。这些接连不断的事故,引发外界对台军实际战力的强烈质疑。

四、 兵力部署调整:从金门撤军背后的战略收缩

2025年9月,台军做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调整:将原驻守金门的陆军航空特战指挥部两栖侦察营(俗称“海龙蛙兵”)主力,撤出金门转移至澎湖。这支被称为台军“精锐”的部队撤离,标志着金门防卫强度显著降低。

与之同行的还有美军顾问团队,他们也同步迁出金门,转移至澎湖继续参与联合演练。这一调整反映了台军防御策略的战略性转向:从过去的“前沿防御”转变为“选择性收缩”。

金门地理位置特殊,距大陆海岸仅数公里,与厦门隔水相望,却距台湾本岛约200公里。这种布局使其在两岸冲突中极易遭到封锁,难以获得及时支援。台军退役将领曾直言,“大陆要夺金门太简单,我们根本守不住”。

与过去高峰期数十万驻军相比,如今金门、马祖总兵力已降至数千人级别。金门岛上,军事痕迹正逐步淡化,部分军事设施转为民用,岛上氛围趋向平和。金门当地民众甚至多次提出将金门设为“永久非军事区”的倡议,并呼吁建设厦金大桥。

五、军心涣散与征兵难:台军士兵为何不愿战?

台军面临的最根本问题是军心涣散。台湾青年普遍不愿当兵服役,不愿成为“台独”炮灰。一位台湾青年坦言,如今岛内年轻人普遍存在“不愿意替‘台独’送死”的心理。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清醒认识到“台独”意味着战争,认为两岸血脉相连,早日团圆才是正道。

民进党当局长期面临“新兵征不够,老兵留不住”的窘境。台军内部“唯‘独’是举”,无视军官的实际指挥能力和军事水平,一味重用“独”派将领。这种将政治立场置于专业能力之上的用人倾向,本质上是为了将台军异化为“台独”的“保镖”。

台军飞行员流失问题尤为严重。年轻飞行员甚至宁可支付违约金提前退伍。近五年来,台空军发生多起飞行事故,进一步加剧了人员流失。与此同时,经验丰富的少校、上尉级飞行员流失严重,使得即便新战机交付,也可能面临缺乏熟练操作人员的问题。

民众对增加军购财政负担的反对声也很高。民调显示,62%的台湾民众反对增加军购财政负担,而78%的民众支持通过对话解决两岸分歧。这种民意基础,使得台军任何扩张性举措都缺乏社会支持。

六、两岸军力对比:难以逾越的代际差距

两岸军力差距已形成代际差异。解放军已构建完善的体系化作战链条,涵盖远程打击、空中防御、两栖作战等多个维度。相比之下,台军战术理念仍停留在传统防御思维,难以与解放军的体系化作战能力相抗衡。

从装备角度看,台军参演的M60A3坦克为上世纪70年代列装装备,火控系统故障率超30%,难以适应复杂战场环境。155榴弹炮最大射程不足30公里,无法对远距离目标形成威胁。即便是计划增设的“海马斯”火箭炮,在解放军侦察卫星与无人机的全天候监控下,隐蔽部署与机动转移难度极大。

台军试图通过采购新装备改变局面,但效果有限。台湾空军考虑向法国采购“阵风”战斗机,以替换服役近三十年的“幻影2000”机队。但这些采购面临诸多问题:一方面,法国对台军售已有争议先例,曾引发中方强烈反应;另一方面,即便购得新装备,也难以改变台海力量对比。

更为关键的是,台湾经济对大陆依赖明显增强。2025年,台湾对大陆出口占比达41%,半导体产业原材料有60%来自大陆。这种紧密的经济联系,使得大规模军购计划在岛内面临阻力,也削弱了台军实际作战的可持续性。

台军的金门驻军从过去高峰期的十多万人大幅缩减至今日不足三千人,马祖地区的台军也降至约两千人。与此同时,澎湖地区的军事活动有所增加,台军试图通过“镇疆操演”实弹演习展示防御能力,但效果有限。

面对解放军的体系化作战能力,台军依靠采购少数先进武器难以改变根本态势。正如台军退役少将栗正杰所言:“不要怪韩国说我们武器装备落后、都是草莓兵,我们自己要去面对这些事实”。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不会因几场演习或武器采购而改变。



上一篇:绝区零艾莲:不良少女
下一篇:菲律宾靠近黄岩岛侦察军情,意外遇见罕见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