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升学宴变味,谁还愿意为“面子工程”买单?

发布日期:2025-08-06 14:36    点击次数:189

最近,一场东北的升学宴在网上引发了不小的波澜。三十四桌酒席,最后只坐满了半桌人,剩下的椅子上空荡荡地绑着紫色蝴蝶结,大屏幕里循环播放着孩子考上大专的PPT,服务员比客人还多。这本该是家长最骄傲、最热闹的一天,却成了一场尴尬又心酸的“丢人宴”。更扎心的是,这位家长委屈地拍视频吐槽:花出去的钱连收回来的礼金零头都不够。可评论区却是一片冷静甚至带点讽刺——网友们清一色留言:“活该!”、“就差把要钱写脸上了。”

为什么大家会有这么大的反感?其实答案并不复杂。很多人都有类似经历:小时候谁家孩子考上大学,全村老少自发来道贺,有的人拎几斤水果,有的人送两本书,那份真诚和温情让人记忆犹新。而现在呢?请柬提前半个月群发开来,不仅时间地点明码标价,还特意强调酒店档次、烟酒品牌,好像在无声提醒——随礼不能太寒碜。这种氛围,让原本纯粹庆祝变成了一场赤裸裸的“回本游戏”。

这家东北家庭的问题也正出在这里。他们不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温馨难忘的仪式,而是想借机收一笔“投资回报”。孩子只是考了个普通大专,但操办规格却照搬清华北大的标准,一桌成本就得一千多块钱,三十多桌下来账算得啪啪响:哪怕每个人随三百,也能净赚不少。但现实很快打碎幻想,如今年轻人大多数月薪不过五六千,一个月工资随出去两三个红包早已捉襟见肘,对这种形式主义根本提不起兴趣,更别说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人还要硬撑面子去送钱。

从网友评论来看,“升学宴”已经被很多普通家庭视作一种负担甚至隐形税收。有些网友调侃:“现在结婚、生娃、升学全都成‘敛财’项目。”还有不少过来人的真实体验,“同事亲戚各种请帖飞过来,每年光随份子的支出比房贷都高。”这些声音背后,是越来越多人对盲目攀比和虚荣消费的不满与抵触。

再看看数据支撑,根据某平台调查显示,现在90后00后对于传统红白喜事中的随礼现象普遍持消极态度。不少受访者表示,如果不是至亲好友,他们宁愿选择婉拒或者装作没看见。“情分没到那一步,为啥非得掏腰包?”这是许多年轻人的共同心声。而且随着社交圈层变化,人际关系远没有过去那么紧密,把所有熟悉或半生不熟的人拉进一个酒店厅堂,只会让彼此更加疏离。

其实仔细想想,要是真为孩子好,为何非要用铺张浪费换取短暂虚荣?有位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真正值得纪念的是成长路上的努力和坚持,而不是别人投来的红包。”如果父母能放下所谓体面,请几个知己吃顿饭,说几句肺腑之言,比什么排场都更暖心。毕竟,没有多少朋友愿意一直为你的面子买单,更不会有人喜欢被强行裹挟进这类表演性质浓厚的大型聚会。

归根到底,这起事件并非个例,而是当下社会风气的一种缩影。当我们习惯于用金钱衡量情谊,用排场包装幸福时,就注定难以得到真正尊重与祝福。所以,与其埋怨宾客不给力,不如扪心自问,我们究竟是在庆祝成长还是计算收益?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经历,又怎么看待如今越办越浮夸的人情世故呢?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上一篇:包拯每年的俸禄是18000贯,相当于如今多少钱?这一算真惊人
下一篇:社区食堂倒了一半!老人不是挑食,是没法吃!热饭还堵在铁门外